首頁    使命    發明創造普及推廣    教育    發明家   科学   科学家   重要活動   新聞    聯繫我們   ENGLISH

  

               全人類正確的發明創造就是專家加人民

2018-9-26  发明创造普及推广组织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許多發明創造並不是專家。

胸罩搭扣的發明是文學作家馬克吐溫。
他發明了一種用於服裝的搭扣,不僅可以調節鬆緊,而且扣上和解開都十分方便。
他一直有收集圖片和報紙文章的習慣,但是每次總是為抹膠水的繁瑣而苦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馬克吐溫發明一種自粘貼的改良版剪貼簿。
並靠這個發明賺了5萬美元,什麼概念?馬克吐溫一輩子靠出書總共才賺了20萬美元。


電報發明是畫家
電報之父:山繆爾•莫爾斯(Samule Finley Morse)
一八二九年,三十八歲的莫爾斯在朋友的資助下來到了法國、意大利、和瑞士研修油畫技術。三年後,他帶著尚未完成的“盧浮宮畫廊”登上了從一艘從法國北部的勒阿弗爾港駛向紐約的郵船“薩麗號”(Sully)。

此行改變了世界。

一 八三二年十月一日,為了躲避風浪,經過五天的等待,“薩麗號”,駛出了英吉利海峽,進入了大西洋。途中,“薩麗號”中的旅客們高談闊論著時事和哲學。雖然 沒有正規的科學訓練,但莫爾斯很快就被有關電磁學的話題吸引住了。在法國,莫爾斯就見過了奇珀的壁板信號(Chappe semaphore  telegraph),很受震動。他對朋友說:“壁板信號系統比郵政系統好,但它還不夠快,用閃電的話更好。”船上的乘客中有一位來自波士頓的電學博士傑 克遜(Charles Thomas Jackson)。他經常加入莫爾斯的談話,並告訴莫爾斯,金屬導線可以實時傳播信號。傑克遜還向莫爾斯介紹了電磁 感應現象。傑克遜還從旅行袋中取出了一塊馬蹄形的鐵塊以及電池。他說:“這是電磁鐵。在沒有電的情況下,它沒有磁性;通電後,就有了磁性。”莫爾斯一路向 傑克遜學習了許多電磁學基礎知識。莫爾斯被電磁學迷住了。旅途中,他構思了很多電報機的草圖。莫爾斯下船之前對船長說:“用不了多久,我就會發明電磁電 報。”
莫爾斯的兩個兄弟在紐約里克特街碼頭(Rector Street Dock)接莫爾斯回了家。到家後,莫爾斯就沉浸在了發明電報的工作中。

從 這以後,莫爾斯走上了發明電報的道路。沒有電磁學知識,他便如飢似渴地學習。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他就向物理學家亨利(Joseph Henry)請教。他的畫室也成了電學試驗室。畫架、畫筆、畫布被堆在角落,電池、電線以及各種工具成了畫室的“主角”。很快,莫爾斯就掌握了電磁學基本知識。

莫 爾斯知道,早就有人想用電來傳遞信息了。一七五三年,當時人類關於電的知識只是處在靜電感應時代,一位叫摩立孫的物理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架設二十六根 導線,每根導線代表一個字母。當導線通電時,導線的另一端,相應的紙條就被吸引,並記下該字母。但無法解決電源的問題,摩立孫的實驗就未能進一步深入。
一八四三年,莫爾斯向國會申請三 萬元的資助,在華盛頓與巴爾的摩兩個城市之間,架設一條長約四十英里的電報線。同年三月,國會經過激烈辯論,批准了資助莫爾斯的三萬美元。第二天上午,專利局長的女兒安妮•艾爾斯華斯(Annie Ellsworth)來到了莫爾斯的住處,對他說:“我來這裡是祝賀你的。”“祝賀我什麼?”莫爾斯問道。安 妮說:“國會批准了給你的資助。”莫爾斯和安妮的爸爸是大學同學。莫爾斯很高興地說:“你是第一個來通知我這個好消息的,你可以選一條消息第一個通過電報線轉播。”安妮說:“那就說'上帝創造瞭如此的奇蹟!'(What hath God wrought!)吧”。一年後,莫爾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兩個城 市間的電報線。

鋸子發明也不是機械工程師,而是木匠魯班

魯班出生於一個工匠世家,從小就跟著家人學會了多種手藝,在木工方面尤為出色。由於它既聰明又好學。因此還相當年輕時就成了名聞遐邇的能工巧匠。
  現在木工所用的鋸子,據說就是魯班發明的。他是怎樣發明句子的呢?這裡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有一天,魯班和他的徒弟們接受了一項建造皇家宮殿的任務。這個宮殿要求造的雄偉壯觀,因此工程相當浩大。採伐大量木材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開始的時候,魯班率領徒弟們帶上斧頭,到山上砍伐木料。可是,面對又高又粗的參天大樹,僅用手中的斧頭去砍,十分費力。幾天下來,他們師徒都累到了,可是,砍下的樹木卻遠遠不能滿足宮殿建築的需要。
  怎麼辦呢?魯班心裡開始焦急起來。

  有一天,魯班到一座險峻的高山上去物色用作棟樑的木料。在爬上一個小陡坡的時候,腳下等著一塊石頭突然搖動了,他急忙伸手抓住了路旁的一叢茅草。 “哎呀”一聲,他的手被茅草劃破了,滲出血來。

  怎麼這麼不起眼的茅草這麼鋒利呢?望著手掌上裂開的幾道小口子,魯班陷入了沉思。

  於是,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結果發現小草葉子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小齒。他用這些秘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又割開了一道口子。
  正當他在琢磨其中道理的時候,忽然看見草叢中有幾隻大蝗蟲,他們的大板牙一張一合,飛快的吞嚼著草葉。他把蝗蟲捉住,認真一看,原來蝗蟲的牙齒上也長著密密麻麻的小鋸齒。他若有所思地店頭自語:“噢,原來它們是用這種鋸齒來咬斷草葉的,難怪吃得這麼快!”想到這兒,他心念一閃:要是我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的把木頭鋸開嗎?那肯定比用斧頭砍樹要省力多了。

  於是,他就請鐵匠師傅打製了幾十根邊緣上有鋒利的小鋸齒的鐵片,拿到山上去做實驗。他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來來回回的鋸了起來,果然好使,很快就把樹木鋸斷了。

  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個名字,叫做“鋸”。後來,他又給鋸安上了一個“共”字形的把手,用起來可就方便多了。有了鋸,砍伐木頭就快多了,宏偉的宮殿也如期竣工了。
以上三個發明體現專家和群眾發明成功的事例,希望大家有所啟發。

 


 

 
 
 
 
 
 
 
 
 
 

 

 

 

 

Copyright © 2015  www.inventionspopularize.com  INVENTIONS POPULARIZE ORGANIZATION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