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發明普及推廣協會2017年2月專題演講《以德為先地發展創造力》內容提要
主講人 方能達 金大衛
中國自古延續幾千年的重道義傳統是很好的社會風氣,固然才學与優秀的職業技能是得到獎勵的,但人們最爲崇敬的還是體現崇高道義即正確處理個人与社會關係的仁人志士賢妻良母。這樣的觀念滋養培育了爲官清廉正直的包公,在外敵入侵時寧死不屈的文天祥,憤然痛斥殘暴專制的儲安平,張志新,王若望等等。
人的能力是改造自然與社會的利器,然而倘若觀念不正目的自私,能力越强就危害更劇烈。所以,當前的中國教育應力求恢復先賢倡導的品格脩養。同時應従政治民主化與言論自由著手,引導民衆確立合乎人類整體長遠利益的道義標準,而不是似是而非誤入岐途。例如愛國不等於狹隘民族主義,忠誠不等於不問是非地盲目服従小集團利益等等。
爲達到以上目標,德智體全面發展是可取的。方法不必太繁瑣艱難,樹立先進榜樣便是有效途徑。在智育方面應提倡打好深厚基礎,其中包括多方面常識。這樣分析問題决定立場態度是便容易避免認識上的或邏輯的錯誤,也就能夠避免俗話說的“好心辦壞事”。
以上所述廼是廣義的創造性,也就是提倡探索,這有助於防止思想僵化,也就是對營私者故意散佈的錯誤思潮增强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