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使命   發明創造普及推廣   教育   發明家   新聞  聯繫我們  ENGLISH

 

 

除舊規立新則應有合理思路

9/11/2016  来源 网络

除舊規立新則應有合理思路

中國大陸新學年是從九月初開始的。廣東省廉江市第五中學在今年九月中旬忽然對800名新生中的400多人發出退學通知,原因是上級主管部門下令嚴格執行只有入學考試總分達到錄取標準的纔可以取得學籍。該校宣稱因該校教學設施足以容納較多學生,故以往每年都是擴招的;今年由於突然接到上級命令纔採取要考分未達標的新生退學的做法。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如果學校的名額不多,當然應該讓成績夠格的學生優先入學。在做到了這一點之後,多錄取些學生以減少失學人數應被視為積極有益的措施。1950年代以來,大陸的中學為多收學生而實行三班兩教室制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中學生尚未成年,有些學生智力尚未充份發展,落後於其他同齡人的平均水準,并不等於他們是不可救藥的。古人早已發現年幼時較笨的孩子長大後也有成為佼佼者的,所謂“大器晚成”就是指的這種情形。就連世界聞名的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童年時也曾被學校因其調皮和弱智而被勒令退學,但他在母親的教導下成了大發明家。況且不少未成年的學生在充份懂事前只是因為貪玩不用功而成績不佳,並非智障所導致。年輕人的智力可塑性強,一旦努力了就不難趕上甚至超過其他人。宋代的蘇洵四十歲纔發奮勤學,不出幾年就成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這雖是特例,卻也反映了原先不成器者未必不能改善,年級比蘇洵小得多的中學生更是如此。
另外,中國有“名師出高徒”的經驗總結,教學方法優異的名師往往能把好的自學方法傳授給學生,而不是僅限於在課堂上對課本所關聯的的知識作簡單講授。下文舉幾個注重方法使程度差的學生大幅度提高的成功例子:
沈延國先生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義子和章先生在無錫舉辦的國學專科學校的學生,其父是《易經》專家。章先生以一代宗師的才學從事教學,自然效果不尋常。雖然那所學校只是專科,其教學水準已超過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班。該校畢業生日後大部分都在大學中文系任教。沈先生二十幾歲就在校址在上海的光華大學當了國文系的教授,而且由於中小學的底子好他還能流暢地使用英語。光華大學當初之成立,是因為曾在上海租界內西方國家辦的聖約翰大學,震旦大學等任教的部份中國教師不滿意那時西方國家實行帝國主義政策欺凌中國人民,在“五卅慘案”後出於義憤而退出洋校,自行組織了本民族人士經辦的光華大學。教師們的正義感融合在教學中,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正如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說過的,關心社會和有正義感會使人對自己已有的知識加深理解而使才能放大。可是毛澤東權力集團出於為篡權而欺騙民眾的自私目的,指使黨羽煽動學生反對國民政府,妨害了學校的正常教學。雖然那時國民政府的民主程度還不夠符合民眾的企望,但確實是在逐漸改善;只要回顧歷史並與當今中共的專制暴虐作對比,立刻就能看出兩者的差別。正因為國民政府是趨向民主的,所以那時學校並非被某一政黨領導,而是由普選出來的教授與學生代表組成治校委員會來管理學校的行政。光華大學的治校委員會作出決議,開除了幾個帶頭鬧事的中共地下黨員學生,沈先生在決議書上簽了名。中共奪權後大施報復,便把沈先生定為“歷史反革命份子”,並且把他降職到建設中學(後因中共紀念執行破壞楊浦發電廠而被國民政府判處死刑的王孝和而改名孝和中學)去管理圖書館和幹其他雜活。在1950年代中期在原緝槼中學基礎上成為重點中學的上海市市東中學需要高水平的教師,纔把沈先生調到市東中學去,在讓他繼續當了幾年圖書館管理員後重新讓他授課。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中共對教育的干涉日益加強,市東中學招收的學生中除了程度合格的之外,也有憑父輩的黨員幹部身份即使成績不合格或憑藉本人政治投機表現也被錄取的,他們在班級中與其他學生的學業差別很明顯。然而,沈先生本著有教無類的古訓,在講解語文課文時滿腔熱情地把音韻學方法和《說文解字》中的文字訓詁與造字原理插入講授,使得原先不具有古漢語基礎知識的學生普遍提高,在升大學的考試中獲得高分而被重點大學錄取。
另一位語文教師陳冠球先生,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在南通市的村鎮經營一家小雜貨店(上海話稱這類小店為“煙紙店”)維持生計。他經生活磨煉,從小發憤圖強,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實業家張謇在南通市舉辦的商業學校,而且中英語俱佳,詩詞歌賦無所不能。張謇先生出於愛才,親筆致函向總統蔣中正推薦,使陳先生得到了任職於中國銀行與中央信託局的機會。陳先生掌管政府印信,在1949年春季不便撤離大陸,他資助了部下撤往港台或赴美國,其中包括後來在香港成為船王的包玉剛。中共在1956年把陳先生安排到原先是民辦後來被政府接管的非重點學校育新中學教語文,一年後被調到市東中學以加強市東中學作為重點學校的師資力量。陳先生發現學生接觸社會不夠而思路不夠開闊,有些正義感較強的學生對當局為了宣傳和灌輸而規定的作文命題吹捧黨和政府的做法有抵觸情緒而下筆艱澀,難以應付升大學的作文考試,陳先生就含蓄地告訴學生,封建皇朝時期盛行八股文,起因於應付選拔官員的考試,他並乘機細述八股文法則,儘管他不忘認真告誡學生八股文束縛思想不利於培養真才實學。學生們學到了八股文的寫作程式,正好用來應付在中共治下言不由衷的升學考試作文題。這也是在陳老師任教的年份市東中學畢業生升大學文科錄取率高的原因之一。
另有一位葉能初先生,高中畢業後因中共所謂的“家庭成份”不良而只獲得上一年制師資短訓班的機會,但他出生於有文化的家庭,養成自學習慣和學習方法正確;所以,他講課能抓住關鍵,講解明了,在講授物理學計算題時先給學生複習代數學的解方程方法。因此,學生在學習高中三年物理課程中最難的高一內容力學或運動學章節時並不感到困難。原先數學和物理學成績差的學生得到啟發後感到數學並不抽象,而物理學的計算題並不艱難,這兩門課的成績都有所提高。
從以上活生生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程度差的學生並非全都不可造就,而師資水平與教學方法之重要不言而喻。同時也不難看出中共以不良政治干擾教育的害處。
廣東省廉江市第五中學不排斥差生的做法並無不妥,倒是上級主管部門的官員採取簡單劃一標準而不設身處地地為學子們開創學習機會的行政命令反映了官員們對學生缺乏愛心,而且忘記了教育的應有目的與功能。其實,倘若差生入學後到畢業時還達不到標準,校方不發給畢業證書就可避免違反原則。無論如何,只要校方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差生大部份能跟上進度而畢業,儘管可能只是以及格而不是優秀成績畢業。差生經三年學習至少比沒學習多掌握了一些知識。況且每一學年度決定能否升級的學年度考試也是一道質量檢驗關口而能起到督促和淘汰的作用。美國的不少大學錄取標準不苛,但差生入學後不努力提高則被勸退學。這個做法值得中國借鑒。中國政府任命教育主管部門的官員往往以入黨資歷為主要依據而不注重才幹,這是毛澤東鼓吹的“外行領導內行”的流毒。即使是這樣受命的官員,只要本人公心未泯,就該迅即補習與教育密切相關的知識,而不是毫無社會責任感地覺得心安理得并胡亂發號施令。官員們:請設身處地地想想,倘若那些差生是你們自己的子弟,你們忍心剝奪他們他們進學校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嗎?


方能達 2016年9月20日

 

   

Copyright ©  www.inventionspopulariz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