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搶救散在民間與瀕臨消失的創造發明成果 (節錄) 除了已在社會大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而其內容或相關產品的製作技術無虞流失的重大創造發明之外,尚有許多影響不夠大而散在民間只在小範圍流傳且隨時可能消失的細小創造發明項目。這些小項目固然可被更佳的項目代替和淘汰,但其中所包含的思路對“有更好準備的頭腦”者或專家學者卻有所啟發而使受到啟發者作出重大創造發明。例如家庭主婦淘米用的以細竹絲編成的細縫籮啟發了淘金業的工程專家發明了對於含金流沙的重力分揀裝置;兒童用竹片或木片削成竹蜻蜓,用手猛搓一下插在這個玩具腹部的細而輕的直桿就能使竹蜻蜓飛起來,使成年人想到氣流被翼狀竹片衝撞後流過翼片凸起的上方路程長而壓力小,流過翼片平坦底部的路程短而壓力大,這壓力差產生了提升力,這提升力就是比玩具複雜得多的飛機能夠從地面起飛的流體力學原理。就連家庭主婦想出來的菜譜都包含許多物理化學原理與烹飪技術。所以,我們不應對於散落在民間的細小創造發明毫不在意。 其實古人早已在收集民間的創造發明,例如中國傳統教育的典籍之一《詩經》便是有心人甚至朝廷委派的的採風使者把民間口耳相傳的詩歌創造彙編並適度修改而成的。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宏篇巨著《本草綱目》就含有不少他從販夫走卒口述中得到並經實踐驗證的民間單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科技人員發明了一種棉線與化纖混合的緊身內衣,穿著這種連體衣褲的軍人一旦掉在水里,那雙層的衣裳之夾層立即形成巨大的保暖氣球,而貼在肌膚上的內層是乾燥的,其保溫效果足以使他在北冰洋中三天內不至於被凍死,為搜救贏得了時間。這項發明似已失傳。但1940年代從歐洲逃到中國上海市的猶太人家庭曾在猶太人集聚的舟山路附近設攤高價出售不知他們如何弄到手並大批仿製的上述類型的內衣。如果能夠從1950年代初已離開上海而移居到其他國家的猶太家庭的後裔打聽到那項技術,對於某些科研,工業,與軍事的特殊作業必大有用處。那一時期在上海的猶太家庭在廚房內製造的香水與香皂,出售時明白告訴顧客那是自己製造的,而不是從歐洲進口的,但質量與法國的名品所差無幾且價格只是名品的幾分之一。因為並不冒牌,所以銷路好而並沒引起侵權的法律問題,當時上海尚存在法國租界。這些與創造發明有關的小故事既反映了猶太民族的注重教育,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也反映了錯誤政策導致了外來人才的流失。雖然國民政府當年保護猶太人而使得猶太人至今仍感激不盡,但那時疲於內戰而未想到任用猶太裔的創造發明人才,直到受蘇俄與中共支持的兵力幾十倍於以色列軍隊的阿拉伯多國聯軍打破了以色列的巴列維防線而使以色列瀕於滅亡時卻被以色列軍隊運用創造性的反包圍而內外夾擊擊潰;以色列反敗為勝,蔣中正才充分重視猶太人的創造能力,並派人赴以色列考察,然後立即暫停台灣多項重大工程,騰出經費來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為提高民眾的創造力打下基礎。 從那時起,由於受過基礎教育的工人與農民素質提高,台灣的經濟大幅度增長。中共當局雖然目的在於打擊美國而極力反對與美國關係極好的以色列,但中共政府各工業部都設有特種情報部門,收買一些缺乏政治觀念但技術能力與交際能力高強的猶太人,為中共從歐美竊取了大量軍工專業技術用於核彈,導彈研製與其他軍工項目情報。對於這些事,中國大陸內的工程技術人員早已知道,但無法披露,可是2017年一位被派往以色列留學的《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出於對事實的深入了解與他的良知,寫信勸中共中央政府勿再與以色列為敵,他披露了一些事。本文重點並非討論中共情報來源,但上述例子足以反映國民重教育的文化傳統與創造發明能力的關聯,也使人聯想到值得重視散在民間的創造發明成果。 本文所述的民間創造發明能力是廣義的,文藝創作,教育方法的創新等等都包含在內。保健延壽是人之所需,中醫中藥的發展大半是從民間的探索積累上升到形成專業的,已有大量記載。然而,社會因素往往埋沒了創造發明人才,例如1950年代上海感光膠片廠有一名工人能演奏幾十種中西樂器,而且隨意勸說幾十個並無音樂特長的人跟他學習使用樂器,居然能在半年內培訓出一支雖未達到上乘水平但其演奏已能為交誼舞會伴奏而並不令人覺得太差勁的交響樂隊來。這一音樂教育方面的創新足以使世界音樂教育另闢新途徑而且大大加速。可惜社會因素的阻抑使那位音樂天才終老只是一個業餘愛好者而沒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為人類增添精神財富的機會。只有極少數有幸得遇伯樂式權威人士的得到幫助者被發掘,例如信仰佛教的已故著名畫家豐子愷常到一家香燭店購買香燭,無意間發現一位店員不用放大鏡而憑手感在玉石或其他材料上雕刻小到肉眼看不見必需有放大鏡或顯微鏡才看得清的細字(筆者不知工藝美術專業術語是否收錄了“細字”這個詞語,是抗日戰爭前豐子愷先生在澄衷中學任教時擔任校長的葛祖蘭先生創用這個詞語的)。豐先生在1950與1960年代是上海市畫院的院長,徵得黨委同意後用“以工代幹”(即以工人身份從事技術幹部工作)的職稱把那位店員調到畫院工作。這也是散在民間的具有創造發明能力的人才例子。 各國科學界已認識到保護動植物品種的必要與緊迫,而且已有各國與國際的組織正在大力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然而與瀕危物種處於類似險況的民間創造發明尚未得到充份發掘保護。二戰時加拿大有人發明一種形狀像蠟的半透明化合物,塗在眼鏡上抹開後不會導致鏡片模糊,能夠防止霧狀水蒸汽遮蔽戴眼鏡者的視線,這既可作為軍用也可作民用。1988年筆者曾在蒙特利爾市見到有一位退伍軍人手持該物品在街道邊出售,並當場演示其效果甚佳,售價不貴。不知如今那種產品的製造技術是否被沿用。在各地的眼鏡店內未見到有出售該產品而令人擔心其失傳。這只是一個例子,是為了表明對於散在民間的創造發明加以蒐集保護,以及愛惜民間人才為他們提供發揮才智的機會的緊迫性。 方能達 2018年6月5日
|
|
Copyright © 2015 www.inventionspopularize.com INVENTIONS POPULARIZE ORGANIZATION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