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要具備適當條件 科學發現與學術文化等方面的創造發明之對象,因其所關聯因素之多寡與這些因素交織方式之複雜程度而有難易之分;但從邏輯思維的範疇來說,無論難易都遵循為數不多的若干方式,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嚴格並巧妙地運用思維方式。學術界曾有“形象思維”的提法,以往人們曾錯誤地把形象思維看作但是與邏輯思維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但早在1966年春季中國一位學者已分析了形象思維的本質仍然是邏輯思維,只是較多地反映在形象的塑造上而已。發現,創作與創造發明需要想像力,在想像過程中可以借助於形象,例如發現苯環結構的那位化學家受夢中形象的啟發而探索歸納出了苯的分子結構,但其歸納過程仍是邏輯思維。 邏輯學教科書上的內容固然有助於人們自覺地整理思路而少走彎路,可是這並不能代替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的積極主動思維。英國曾有一人仔細通讀了全套幾十卷《不列顛百科全書》(舊譯《大英百科全書》),而且能記住和複述該書的大部分條目內容,可是他終生毫無建樹。這個負面例子表明了懂得邏輯思維並不等於善用之。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積極思維的習慣,正如荀子說的“學而不思則殆”。 探索真理,文藝創作,與科技方面的創造發明所仰賴的邏輯思維訓練,可以從易到難由簡至繁,例如對烹飪過程加以分析可以悟出作文組織材料的訣竅,四川籍著名畫家張大千與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都從廚藝中獲得運用素材的啟發。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女士從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敘述的青蒿之藥用功效聯想到提煉青蒿素用於治療瘧疾而造福人類。 因此,我們對於科學探索與其他學術研究,以及政策優化,文藝創作等等方面的發現與發明,只要有不畏困難知難而上並長期堅持的信心勇氣和毅力,就不必把它們看作是少數有特殊靈感的天才人物方才可以嘗試的事。所以,紐約創造發明普及推廣協會的創立者金玉華先生大力提倡專家與群眾結合。且不說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就連牛馬都從覓食的經驗中悟出吃某些植物可以治療某些病症,而在患那些病時去尋找和攝食那些它們平時覺得苦澀而不去吃的植物。這反映了凡有較高靈性的動物都有在某一程度地探索與發明的能力,而人類在這兩方面居於生物界之巔峰。這是值得人類自豪也必須善用而不虛耗的。
方能達 2018年11月9日
|
|
Copyright © 2015 www.inventionspopularize.com INVENTIONS POPULARIZE ORGANIZATION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