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本質,打好基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人們學習某一專業或技能時,首先要從簡單的基礎知識或操作步驟開始,否則便會陷於好高騖遠而不得要領,以至於挫折了興趣,甚至放棄學習。以英語語法為例,上一世紀的英語語法權威科姆,波茨馬,葉斯潑森等的專著都是內容高深卷帙浩繁,非初學者所宜。林語堂在1930年代為上初中才開始學英語的學生編著的《開明英文讀本》薄薄的三冊,注重常用詞和常用句式,並且課文趣味盎然,令人學習時有強烈美感而不覺得辛苦枯燥。這套課本的第二冊與第三冊的最後都附有極其扼要而且切合實用的《語法綱要》
(Synopsis of
Grammar),其篇幅不超過十頁。在抗日戰爭時期,開明書店招待幾十位文人食宿的開支,僅僅從《開明英文讀本》的出售所得利潤就夠了。可惜該書從1950年代初期在中國大陸就已絕版,台灣在1960年代出版的新編本添加了政治因素並刪除了《語法綱要》,實屬不明智之舉。林語堂本人曾自豪地說“熟練運用那作為《開明英文讀本》附錄的《語法綱要》,可以使學英語的人一輩子受用無窮。”
前十年中國大陸某出版社的有心人重印了國文教育家夏丏樽與葉聖陶在1930年代合著的《國文百八課》,印數不多,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因為家長們稍一瀏覽就發現該課本沒有邪說教條,注重文章規範而循序漸進,而且課文合乎倫理且又生動活潑。不愧是名家手筆。。據說捷足先登購得該書者有人在黑市以高出原價幾十倍的價格出售居然不乏問津者。
佛教的《大藏經》八開本幾十冊,足以放滿一個大書櫥,是精研佛理的寶貴資料,但並非一般學佛者有時間卒讀和讀懂。佛陀創教原很注重本質核心問題,對於初入門者他歸納了兩條行動準則,即以直覺常識衡量自己的生活言行是否合乎道理,以及對於不明白的事物須努力探索求解。換言之就是要做到行不逾矩和好學深思。嚴格這樣做就會表現為“正確八捷徑“,即妥當正確地察知,思考,說話,工作,生活,奮發,懷願,安定(正定或禪定)。這二原則八落實也是扼要地突出佛教精華主旨而避免繁文縟節。
以上所舉權威人士從事教育皆注重基礎要點,這也符合愛因斯坦等自然科學家所說的凡是闡明本質的原理都是簡單明了的。不同研究領域的名家共同注重本質問題,這正是驗證了“英雄所見略同”這句老話。
方能達
2017年5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