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創造發明普及推廣協會 中級進修班 創造學 第三冊 目錄
第一章 人類的創造力在語言文字應用上的特殊表現 1. 語言由綜合性曲折形態向分析性以詞彙品類和語序,虛詞/小品詞,代替詞形狀曲折原所表示的語法意義,較典型的例子有古拉丁語演變為現代羅曼斯語族的各種語言,古盎格羅薩克遜語演變為現代英語;詞義的擴大和縮小以及改變含義等等 2. 語言是在社會環境中逐漸演變的,有很強的穩定性,很難人為干涉,但有兩項例外,即俄語語法規範化過程的人為修改,在中國大陸現代漢語詞彙中某些詞語原意的喪失等等 3. 修辭學 4. 文體學 5. 文字學與書法藝術 6. 符號,手勢語,旗語,電碼等等輔助語言手段 7. 在語流中作為最小表意單位的音位與超音質音位的區分及配合使用
第二章 植物學,動物學,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及工程學科的劃分與交叉 1. 生物學對以上學科加以綜合上升為更涉及本質和概括程度更高的學理 2. 物理學與化學的發展,以及儀器儀表機械的發展使得分子生物學誕生並幫助了醫學 3. 生物工程學與醫學工程學 4. 中醫與西醫的差別與共同點 5. 物理檢測與化學檢測作為臨床檢驗手段使診斷與治療取得定量依據而加速發展
第三章 起源甚早但從人類永久發展來說屬於權宜之計的宗教,與意義更深遠的教育原理及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之探討所體現的創造性 1. 神話,誌怪,與宗教,寄託人類理想並曲折地反映歷史 2. 通過貫徹倫理原則的教育來培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公心 3.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民主社會的更替是社會制度的變化,其內在動因是人性戰勝生物本能 4. 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的探討有助於培養有覺悟的新人而由他們帶頭從經濟基礎與社會制度的改善著手開創人類生活的更美好新境界 5. 邊緣學科犯罪學的研究及法律研究從反面提醒人們勿把人所固有的創造能力用於不合道義的目的
第四章 創造學研究不脫離人類生存需要 1. 把人類的慾望與滿足表現為有美感的文化,是多方面創造的成果 2. 日常生活中的即時創造—烹飪術 3. 對美感的追求導致藝術形式的創造 兼論 美育的特殊功能與創造新訓練方法,以突破只有具備“藝術天資”的少數人才可能成為藝術工作者的思想認識舊框框 值得惋惜的人才 1950年代上海感光膠片廠一位會使用幾十種中西樂器的工人,能夠在一年左右時間把普通人訓練成樂工,他的才能被埋沒,令人痛感政治變革方法的創新與實施是人類面臨的緊迫任務 4. 對生命的珍惜促使人們創造了體育保健方式,與作為新學科的健康教育 5. 火藥的改進與其他適應軍事上的需要所導致的加速創新究竟是禍還是福,取決於軍事所從屬的政治是否合乎道義。保家衛國是正義的生存需要,私利權力集團濫用武力鎮壓民眾卻是戕害了人們的生存。所以我們提倡以愛因斯坦那樣創造能力高強而且有正義感和維護和平的人為榜樣,批判二戰前與二戰期間為希特勒侵略政策服務的軍事工程技術人員,雖然這些人之中頗多技術創造能力高強者。這又恢復到本教材第一冊所闡述的創造力正用這一主題,並引出了政治與創造的關係這一主題。
第五章 增強創造力的途徑 1. 倘若機會合適,首當打好知識基礎然後選擇專業來發揮創造力。若是社會阻抑而時不我予,就宜隨遇而安,但不失艱苦奮鬥,盡量開創適合於自己發揮的條件 2. 宇宙人世間一切事物在人的認識也即知識中都有規律性的聯繫;所以,思路靈活的人在創造性的思維中可以觸類旁通另闢新徑 3. 試著聯想到多種不同的觀念,從中找出便於創造的突破口 4. 選擇自己對之較敏感的思考對象 5. 確立課題後逐步完善思考內容 (1) 仔細審題立意或確定該中心課題 (2) 從不同角度闡釋以不同觀點闡釋問題 (3) 不苛求畢其功於一役,把休息時腦中閃現的新點子及時補充到正在研究的課題初步小結中
結束語
以上所舉的創造性應用面,是為了表明人類在創建文明生活內容或文明生活方式以滿足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展了多種技能,和探索了不同事物的結構規律,並日益深入和精益求精地使這些技能與知識通過長久積累由量變到質變地成為可以獨立而有充實內容的新學科。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不同學科及人們對它們的認識中毫無內在聯繫,也不意味著創造學可以代替以上作為應用面的種種學科。這好比是哲學作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晶,對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有指導意義,卻絕不能代替對於各學科的研究。我們能夠從以上例舉學科的發展過程中看出人類創造力的功用,以及創造力和創造活動在不同應用面的特殊表現。這正是《創造學》第三冊的題旨,所舉各科實例只是簡單點到即止。讀者不妨結合本人實際需要而深入鑽研一些學科,如果再結合創造學原理來思考,就會對創造性在這些應用面的特殊表現得出更深的認識。 另外,探討在應用領域的創造表現形式等等理論問題時,不應墨守成規地盲目沿用前人遺留下來的理論框架或現成結論。例如,人們長期以來把作為文藝構思過程的醞釀思考稱為“形象思維“,並且把“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關係看作是對立或平行的關係。其實“形象思維”只是邏輯思維的特殊形態,它從屬於邏輯思維而本質上不是與邏輯思維對立或平行的。不僅研究創造問題時不可違背創造精神地墨守成規,而且研究一切問題都必須探本求源,使認識符合客觀規律與實際狀況,而不可拘泥於認識發展階段尚未得出正確結論或被人故意歪曲的“既定”說法。這裡不妨借用胡耀邦溫和婉轉地以釜底抽薪的方式為消除中共專制作輿論準備時授意南京大學教師撰寫的文章標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是被發現並經過驗證而確立的,並不是人們憑主觀願望甚至出於私利而胡亂編造出來的。這是正確理解和運用創造力的應有態度。創造是永無止境的,但並非向壁虛構,標新立異,胡謅亂道,;更不可別有用心地胡作非為;例如二戰前日本舊政府為掩飾其發動侵略的罪惡而鼓吹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
|
|
Copyright © 2015 www.inventionspopularize.com INVENTIONS POPULARIZE ORGANIZATION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