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使命   發明創造普及推廣   教育   發明家   新聞  聯繫我們  ENGLISH

 

             

創造發明普及推廣協會    中級進修班    創造學   第一冊

                                                 目錄

緒論

1.       “創造”這一概念自古就有,創造的重要性已是大多數人從生活經驗就認識到的,為何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開始被深入研究?

2.       為何創造學的研究始於對創造能力高強的模範人物生平事蹟的研究

3.       為何社會協同努力與社會條件的改善比個人天份更能增強創造/

4.       創造力的大小是人與其他動物的首要區別

5.       人類創造力的提升有賴於語言能力,價值觀,藝術鑑賞表達能力,對科學的理解,以及將科學轉化為技術的努力

6.       為何有幸從事創造性程度高的工作的人必須有更大的社會責任感

7.       作為創造性要素的創造發明與學理發現的區別和聯繫

8.       從宇宙的演化規律可預料的結局使人們警惕到爭取世界大同使人類的精力和智慧更多地投入創造性地擴大和保存文明之迫切性

 

第一章                  表現為動態過程的創造性

1.       創造性意味著什麼?

2.       創造性該從何而來?

3.       檢定創造性的社會標準

4.       創造性與一般智巧的區別

5.       創造性的系統化描述範疇,增減

6.       引發創造的準備過程,與作為觸發因素的偶然事件

7.       創造性在人腦中的系統內化創造性思維能力或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的養成

 

第二章                  創造者的育成因素

1.         遺傳優勢

2.         興趣的培養

3.         機遇

4.         培養創造性的途徑

(1)        增強體能

(2)        增長智慧而不失赤子之心

(3)        敢想敢為與自我約束

(4)        暢想與求真

(5)        擴大與加深對自然界與社會的接觸

(6)        外傾與內省的平衡

(7)        自信與謙虛兼備

(8)        既要高瞻遠矚又要細心察微

(9)        繼承傳統與不隨俗不盲從

(10)    情有獨鍾與客觀地看問題,理性地解決問題

(11)    刻苦努力與樂在其中

 

第三章                  創造過程的展開

1.       沉思

2.       多方面思路的組合

3.       濾除所考慮到的內容中的無用因素

4.       洞察而頓悟

5.       價值判斷

6.       詳盡闡述,精心製作

 

第四章                  創造題材的來源

1.       不經意的發現

2.       生活經歷與體驗

3.       已積累的的知識的啟示

4.       生存環境的壓力

5.       細緻觀察取得素材然後加以分析和歸納

6.       靈感來時及時記錄

 

第五章                  創造的實現

1.         苦思冥想,契而不捨

2.         休息放鬆時下意識的閃現

3.         串接聯想與平行轉換新思路

 

第六章                  創造性思維的湧流

1.       愛好是內在動力

2.       獲得創造之樂的通常步驟

(1)       確定目標

(2)       從跡象得到反饋而調整下一步思考或行動

(3)       本領大小與問題難度的矛盾

(4)       摒除雜念專心致志

(5)       不怕失敗勇於實踐而獲得真知灼見

(6)       從遵命而為轉變到自願樂為

 

第七章                  有待於克服的不利因素

1.       計較得失憂讒畏譏

2.       對時間的錯覺

3.       混淆榮譽尊嚴與浮誇虛榮

4.       違反道義有害於社會公眾與個人身心的錯誤目的

 

 
 
 

 

 
 
 
 

 

 

 

 

 

 

Copyright © 2015  www.inventionspopularize.com  INVENTIONS POPULARIZE ORGANIZATION INC